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文人趣事
2020年01月10日

楼辛壶:白云来往似飞仙

华山秀色图


拟南田小册意


仿古山水四屏条


清末,江南有两社名闻天下:一为南社,一为西泠印社。南社以文学鼓吹革命,社友多为才子兼革命家;西泠印社借印学传承文化,社员皆篆刻家及金石学者。其时,南社与西泠印社颇为海内外俊彦心慕。而楼辛壶以卓越才艺,隶籍两社,诗文、篆刻之外,更精于书画,同侪中鲜见。历经六十余载沉淀,今重读楼氏所作诗、书、画、印,感佩前贤多才之余,亦深信古人所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之言!

楼辛壶(1881—1950),浙江缙云新建人,原名卓立,一名邨;戊辰(1928)三月又易名虚,字肖嵩、新吾;后由吴昌硕取谐音,改字“辛壶”,号玄根居士、玄朴居士、麻木居士等。

楼辛壶之父楼狮山,字阅江,贡生,毕业于浙江法政专科学校,从政之余,酷爱翰墨,工书画、篆刻,闾里知名。楼辛壶幼承庭训,勤奋早慧,尝习科举,录为优附贡生,因目睹清廷腐败无能,遂绝意仕途。18岁时,其因不满封建包办婚姻,毅然出走,转赴杭州求学,接受新式教育,先后入武备学堂及蚕桑学堂。他毕业后任教杭州仁和、安定等校,后又任职省府秘书,及而立之年脱离政界,以书画、篆刻自赡。1916年,楼辛壶迁居上海,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桃李满园,声名益彰。

楼辛壶旧学根基深厚,又富新潮思想。1909年秋,吴江柳亚子、陈去病及金山高天梅于苏州发起成立南社,楼氏参与其中。郑逸梅曾撰《南社金石书画家楼辛壶》一文,标举南社中能画者23人,楼辛壶名具其中,与黄宾虹、李叔同、沈尹默等同列。南社虽存社时间仅14年,前后参加者却逾千人,囊括政、学、文、艺各界名流,因而声名鼎沸一时。今人论南社,往往述其与辛亥革命之关系,重其政治意义。实则,南社在文化史、文学史上所具之地位更不应小觑。例如其社刊《南社丛刻》,共计22集(23集、24集为未刊稿),均为文言,且种种文体悉备。凡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清姚鼐《古文辞类纂》所举之文体,该书多有涉及。南社后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文言文渐次为白话文所替代,现代文体成为文学主流。因而,自文化史角度而言,《南社丛刻》诸篇,无论散文韵文、诗词歌赋,均当为新时代“旧文学”之绝唱;自文学史角度而言,《南社丛刻》则为古代文体写现代思想、现代社会之典范。论南社之历史影响,首在社友;社友之影响,首在政治人物,如于右任、谭延闿、汪精卫、戴季陶、居正等。而一般社友之社会影响,入社前后并无变化。换言之,南社因社友而名天下,非社友因南社而名天下,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南社以诗会友。而楼辛壶工诗擅词,至老不倦,著有《意庐诗抄》《清风馆集》等,所录多为与柳亚子、陈叔通、高吹万、吴昌硕唱和之作,文采斐然,不落人后。文坛名宿徐珂尝云:“君以《清风馆集》示余,则所谓诗词具在焉。夷愉真率,远乎鄙俗,有萧闲自得之趣。”如楼氏有《题(柳)亚子红叶悲秋图》诗:“山河零落转悲秋,世事无言坐小楼。同感江流长日下,无声诗里有人愁。”平淡深沉,足可传诵。尝见吴昌硕有题楼氏《松泉云壑图》诗,颂其诗才,句云:“毕竟楼邨诗有学,白云来往似飞仙。”我国传统书画家历来首重底蕴,不通文学、不谙词翰则无以立足艺苑。故明之周臣虽为唐寅师,犹叹“少唐生数百卷书耳”。楼辛壶书画、篆刻之格调,均根基于文学素养。文学与绘画,虽艺术形式迥异,而审美要旨相同。故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谓“雄浑”“冲淡”“纤秾”云云,皆可借以品第书画;而今人论艺,多征引西方观念,无异于南辕北辙,可叹!

1904年夏,叶铭、丁仁、吴潮、王禔相聚杭州人倚楼,遂有创立西泠印社之议。于是,募资、选址、营建、招徕同志、辑集印谱,劳碌十载,方初具规模。1913年,印社召开首次社员大会,宣布“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之宗旨,并公推吴昌硕为社长。至此,西泠印社发展步入正轨。建社至今已逾百年,西泠仍辉耀于西湖孤山南麓,诚为近代中国文化社团恒久之最。楼辛壶为西泠印社早期社员,《西泠印社志稿》卷二(志人)称其“善山水,能诗,工书,篆刻宗秦汉”,并见赏吴昌硕先生。楼氏篆刻,亦因崇拜吴昌硕,故印风特与之相近;间有学“浙派”,或作先秦阔边细朱文等。楼辛壶早年有自辑《楼邨印谱》,呈吴昌硕批阅,其中白文“楼邨印”、朱文“缙云楼邨长寿”尤为吴氏深许,赞以“绝妙”“好”。其后,吴昌硕有珂罗版《缶庐石鼓》精印刊行,封面题签即楼氏所书,提携之意殷殷可见。故吴、楼之间,虽未有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楼辛壶与西泠印社之关系,较普通社员为深。据篆刻家韩登安回忆,楼氏曾主持西泠社务数年,即由吴昌硕社长授意云云。同社丁仁集《论印绝句》有咏楼辛壶一首,其中有句云:“爱奇竞道翻新样(周春),留取金镞学古编(沈心)。”是谓楼氏之篆刻,不趋时风,俨然入古。沙孟海《题楼辛壶印谱序》亦云:“(楼氏)师法前修而不主一家,安朱布白,时出新意。”是谓其博观约取,推陈出新。据郑逸梅所述:“辛壶每治印,必先端坐凝思,及思考成熟,即以石就刀,非常神速。”聊聊数语,楼氏刻印之神情已跃然纸上。楼辛壶曾为画家陶冷月治印23方,陶氏谓之“古朴秀逸,造诣邃密”,以“精绝”称。

楼辛壶工书。幼年时,其受父督教,黎明即起,临颜柳诸帖,写尽大、小字若干纸,方进早膳。每逢新年,他都要为乡人书写春联,铁画银钩,平正匀停,闾里称誉。楼氏习书,小字钟情于王羲之《黄庭经》《兰亭序》及王献之《洛神赋》,精美秀逸,笔画俊朗,直追晋人楷法;又曾专攻倪云林小字,能取其清雅,去其尖薄,适宜画上落款之需。楼氏行书,涉略宋、明诸家。其尝临苏轼《天际乌云帖》,形神兼备;又以文徵明笔意书条幅,气息相合。楼氏善篆、隶,下笔浑厚凝重,结字朴茂规矩,章法简明整饬。其篆书远摹秦公器铭,近习邓石如,并于《天发神谶碑》《国山碑》等奇崛一路似有偏爱。其隶书则好《礼器碑》《曹全碑》,用功最深,锋毫过处,秀雅遒劲,庄重有庙堂之气;亦偶学《西狭颂》,虽略尽沉稳,不免稍欠舒展,盖其个性使然也。楼氏书法浑朴端庄,特宜镌刻于山水之间。如缙云名胜仙都“问渔亭”三字,为擘窠隶书,即楼辛壶所书,观者无不叹服。杭州西泠印社仰贤亭长联、飞来峰下题名,亦出自楼氏手笔,勒石留存,与湖山并寿。

近世国画家因身处“西学东渐”之时代,往往彷徨于守旧、创新之间:倾心于国故者,趋向守旧;推崇新学者,偏于创新。前者如北京“湖社”诸家,后者如“岭南画派”群贤,不一而尽。然新旧之间,无论构图、技法乃至审美感受,多相互折中、交杂,故而新中有旧、旧中出新。以今人眼光观之,即所谓“民国笔头”也。楼辛壶之画,大体而言亦不脱此风。

楼辛壶早年学画,既得益于乃父影响,又发乎艺术天性,笔下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皆有妙作,尤以山水为最佳。楼氏所习山水,初以“四王、吴、恽”为模范;继而探索明人踪迹,出入“吴门四家”及董其昌;又出入于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等元人笔墨,体会“文人画”之内蕴;再求索宋人典型,仰望古风,一路登门入室,不偏不倚,遂得画风之正宗。楼辛壶所作山水,青绿、浅绛、水墨诸法皆善,似得力于王石谷、恽南田两家为多。王石谷,有清一代画圣,画法娴熟,笔墨精确,堪称山水画派正脉。楼辛壶得其严谨。丙子(1936)冬仲,楼氏背临石谷浅绛山水轴,绝似王氏中年笔意,故楼氏自识“天气尚佳,写此不恶”,洵非自谦。恽南田虽以“没骨”花鸟名世,其山水实亦高妙,其中润泽之处,恐王石谷所未及也。而楼氏画中即颇饶“润泽”,大抵得法于恽氏。楼辛壶有仿恽南田《水墨山水册》十开,韵致淋漓,墨分五色,非直入恽氏堂奥者不能得也。山水画难于设色,自古而然。如青绿之属,“清六家”以后鲜有高手。盖乾、嘉以降,生纸流行,纸质又疏松单薄,不易承色,故所作设色山水精神疲乏,一无古艳之感。而楼氏设色山水似得法于王鉴为多,文雅明丽,浓淡适宜,轻重恰如,与稍晚之吴琴木同一格调,皆称名家。乙酉(1945)夏,楼氏作《青绿山水》四屏条,笔墨苍浑,设色稳健,已臻化境。楼辛壶又善仿古,且不泥于古,曾作《仿古山水四屏条》,分拟赵大年、吴镇、江贯道、赵孟頫,学古而自出机杼。赵大年之平淡、吴镇之苍润、江贯道之峭拔、赵孟頫之温婉,一一呈现,又不失楼氏本色,堪称佳作。自明季董其昌以来,中国山水画有了“南宗”“北宗”之说。久而久之,画法亦分南北。楼辛壶所作山水,则南北兼善,又能融会贯通。其《仿梅花道人山水》轴自题:“元季梅花道人(吴镇)传巨然衣钵,虽师‘南宗’,亦有兼善‘北派’,故得刚健婀娜之致。此帧拟其遗法,未知有稍合否。”楼氏又有《寒塘秋意图》,仿明末清初“新安画派”弘仁名作《枯槎短荻图》,冷峻萧疏,入木三分,足见其学画范围之浩博。

楼辛壶山水画名流播江南,颇为时贤推崇。其《江山渺无际长卷》,吴昌硕题句云:“我庐缶声出金石,剪烛烹泉恣谈艺。恣谈艺,耳在墙,眼前能事皆倪黄,楼邨楼邨无低昂。”高野侯题句云:“蕴藉异时辈,妙绝谁与伦。”楼氏临《汪秋涧仿大痴山水长卷》,黄宾虹题句云:“辛壶先生六法功诣颇深……此临本雄奇俊伟之气,不让秋涧,将骎骎以跻大痴(黄公望)之量,无难已。”

楼辛壶善画,亦善论画。其远见卓识常见于题画诗文中,语言优雅,说理中肯,非泛泛之辈可以比肩。楼氏深谙历代山水画法,然不以蹈袭前人技法为能事,而力主探求“古人师造化”之法。其有题画云:“古人作画肇始,本以造化为师;近代专尚模仿,渐失真意,更不知用笔用墨之道。”(题《平湖山寺图》)是谓:作画应取法自然,前人之作,有前人之观察、前人之立意、前人之笔墨;而今人之作,“专事模拟,则愈趋而愈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岂非所宜乎”(题《华山秀色图》)?画道式微,也势在必然。如何不失“真意”?无非“造化为师”,即“宇宙在乎手,眼前无非生机,触类成章,随所遇而自得焉……乃知古人经营山石树木、点苔、皴擦,一一法于自然,出诸积素,胸襟磊落,笔墨更自神奇”(同上)。又云:“古人作画,无非摹写造化而成法,会得斯旨,则无板刻之病。所谓平淡天真、气韵生动矣。”(题《拟南田小册意》)楼氏践行此说,不遗余力,尝写生作《雷峰遗迹图》,湖山落日,塔影寒鸦,殊得造化之助。吴昌硕、王震、陈曾寿、郑孝胥等先后为之题跋,以抒感慨。楼氏又绘《西湖十景册》,将钱塘风物汇集一卷,为见者所喜爱;后经珂罗版影印,刊行于世。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评楼辛壶之山水云:“非但写意,兼可写实。烟霞满纸,韵致高妙。”所论至切。楼氏画山水着意于“为山水传神”(唐寅语)。其尝引王学浩《山南论画》之语“论前人各朝各家,即元季四家,亦只是笔精墨妙,未能为山水传神”题画,以申其志。至于如何“为山水传神”,则“六法”而外,只能意会。如范宽《溪山行旅图》即为太行传神,董源《潇湘图》则为江南山水传神。楼氏论绘画笔墨有云:“用笔如闲云行空,卷舒自在,灵气盘礴,墨花零乱,一点一拂,皆有异趣,如有一念尘想,便不可得矣!”(题《雨中垂钓图》)盖高逸之笔墨当出于性灵,谢绝功利。此言尤能启迪后人。真学画者,必有心契。

楼辛壶喜画梅,时疏时密,清影横斜。由今之所见可知,其画梅取法南宋茅汝元、明唐寅及清恽南田、汪巢林等。楼氏亦喜画竹,清逸撩人,以少胜多。其所宗皆元代高手,如柯敬仲、吴镇、倪云林诸家。楼辛壶偶作人物,多学元人白描。楼氏花鸟固脱胎于恽南田,偶涉任伯年法,亦生动别致。

楼辛壶虽为一介书生,然不乏爱国之心。迨抗战军兴,楼氏已年近花甲,仍赋诗明志:“喜有男儿寒敌胆,倭奴十万几生还。汉家死义风犹在,谁敢横行辽海边。”楼氏交游广阔,除南社、西泠印社诸社友外,与赵叔孺、贺天健、张善孖、张大千、郎静山、郑午昌等艺坛名家皆友善。楼辛壶家居素然,专心艺事。若其略有余资,则助人为乐。其原配叶可书早卒,继配陶雪梅。楼氏后人中,陶氏所生之子楼浩之,克绍其裘,工书画。又有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名教授李震坚与楼辛壶同乡,书画启蒙于楼氏,积学有成。楼辛壶身后有《楼辛壶金石书画》一书刊行,为后人研究楼氏艺术存留资料,幸甚!

陆维钊序《楼辛壶印存》,尝录费龙丁言:“缙云楼辛壶先生之于艺,若书画、若金石,皆足称入古人之室,而其用心之所在,非时流之所可几及。”诗、书、画、印,近人奉为“四绝”。而楼氏各有所成,费氏之言诚非过誉。

(附图均为楼辛壶作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