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采风基地
2017年09月16日

眉山搭文化骨架建诗书之城

中华第一菹坛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望月台夜景


江湾神木园


中岩胜景-辜爱平摄影


眉山东坡湖揽胜


南来北往,经由成乐高速的八方旅客,越来越多的被眉山所吸引:还未及高速出口,宋式风格的几座仿古城楼遥然矗立着,恢弘而大。近处一看,“眉山”两个大字映入眼帘,独特的设计让人过目难忘。如今的眉山城,古典的文化景观大道,道路两侧的朱红斗拱灯,仿古公交站台,人行道和绿化带中设计“诗、书、印”主题的城市小品,浓郁的东坡文化氛围就这样扑面而来……在文化立市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城市建设,每一个城市符号都与文化结缘,并相辅相成。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提出打造以“一城、一湖、一岛、一楼、一观、一路、一带和四园”为重点的东坡文化核心区,将东坡文化精髓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城”,即建设“东坡宋城”;“一湖”,即加快东坡湖整治,开发文化娱乐设施;“一岛”,即东坡岛,高水平规划建设1500亩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一楼”,即远景楼,充实文化元素,打造城市地标和文化地标;“一观”,即蟆颐观综合开发;“一路”,即以“两宋荣光、千载诗书”为主题,高水平改造眉州大道;“一带”,即沿岷江文化旅游景观带;“四园”即建设完善苏洵、苏轼、苏辙和苏母四大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的“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

细数东坡文化核心区每一项规划建设,处处彰显借文化立市提升城市品质的战略考量。城市建设既是经济的跨越亦是文化的创造,最终体现的是城市品质的倾心锻造与城市功能的不断跃升。城市建设各个细节,高度重视文化元素的注入,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城市街区等城市形象载体都能找到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东坡文化。

“两宋荣光”眉州大道改造工程全长约17.2公里,总投资14亿元。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坚定不移地实施“融入成都、同城发展,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眉山建设成为“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抓住了城市交通主干道这个关键的牛鼻子,把眉州大道作为眉山城市发展轴进行改造,犹如北京的长安街、成都的人民南路、深圳的深南大道,大力推进“两宋荣光”眉州大道改造工程建设。该工程分为三段,其中西段以“两宋荣光,光耀眉山”为主题,展现眉山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核心段以“两宋荣光,文润眉山”为主题,通过道路景观升级改造,再现眉山两宋时期的辉煌;东段以“两宋荣光,隽秀眉山”为主题,山水自然交织,结合人们的休闲活动,展现眉山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结合自然边坡打造休闲生态景观。改造后的眉州大道,是眉山的经济大道、文化大道、生态园林大道,是千载诗书城的大门,是眉山面向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2013年10月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最美街道。

“东坡宋城”位于眉山中心城区西南,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故居三苏祠为核心,辐射周边1200亩区域。在充分学习借鉴了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浙江杭州“宋城”和“南宋御街”等地经验的基础上,该项目努力营造时空氛围,让游人在楼台舞榭间高歌“大江东去”,实地体验东坡文化精髓。其中,一期工程按照“一街一传奇,百步一故事”的理念,打造一条街道(纱縠行步行街),兴建两个牌坊(西入口牌坊、东入口牌坊),改造三个广场(博学广场、启贤广场、景苏广场),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初步形成“东坡宋城”核心区风貌,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景观品质。三苏祠旁的纱縠行,在北宋时期即为丝织品和纺织工具交易市场,市况繁荣。通过对纱縠行南段和东坡宋城的打造,力求与“三苏祠”相协调,形成对东坡文化和眉山文化的补充、延伸和发扬。

东坡湖污染治理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大市政工程,是改善眉山城区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进东坡岛建设的重大基础工程。为彻底整治东坡湖污染问题,实现“湖面碧波荡漾,两岸交相辉映”,2012年11月,眉山市经充分论证,多次优化方案,启动了东坡湖治理工程。该工程包括湖底清淤整治工程、引水闸导水堰工程、城区雨污混接管道整治工程、截流工程、面源治理工程、市第一水厂配电设施迁改工程、湖滨路亲水平台和栈道园林景观工程、生物净化处理池工程等。东坡湖重焕生机,“碧波荡漾”不再是梦想,而是市民眼中的现实景象。

与东坡湖相依相偎的东坡岛也成为眉山城市的“绿肺”。2013年4月,《眉山市东坡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经审议通过。东坡岛的开发建设始终围绕“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这个主题。从最早将东坡岛规划居住7万多人到现在2万人,数字的递减是市委、市政府最大限度保护眉山生态环境,为市民营造最好居住环境的真挚诚意和先进理念,而这种“舍”与“得”,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让老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湿地公园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向市民开放,公园以“水”、“绿”为底,紧扣“东坡”、“月亮”、“水”三个关键词,突出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公园植物群落摸拟自然湿地的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合理搭配各种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以及优选乡土树种,构建成自然的多层次植物景观。园区内动物种类丰富,水鸟以野生大雁、白鹭、野鸭、翠鸟为主,鱼类除常见淡水鱼外,还有人工放养的中华鲟、鸭嘴鱼等。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核心区一期现有生态类、文化类、休闲类共32个游憩景点,成为眉山市的城市新生态体验场所。

站在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举目望去,重建的远景楼,与一汪碧水粼粼的波光交相辉映,风采夺目照人。远景楼采用宋代建筑风格,主楼共13层,高80米,是全国最高大的仿古建筑群之一。其主楼两侧是仿古裙楼,名曰“超然阁”和“醉月阁”,主、副建筑浑然融合,视野开阔,组成了一幅融水、天、楼为一体的宏图壮景。凭栏远眺,远景楼巍巍屹立,楼上青瓦、白檐、褐柱浑然天成,堂皇霸气,两旁裙楼典雅婉约,光彩迷人,整个建筑庄重古朴,舒展大方,散发出东坡文化的魅力。如今的远景楼,不仅成为了眉山的文化地标,也成为了众多外地人来眉山必去之处和众多眉山的人休闲之处。远景楼下,白天留影拍照的游客不计其数;夜晚楼中吃饭、喝茶,楼下散步、跳舞的市民不胜枚举。

公园,是城市的水泥森林中的诗意空间。在眉山,苏洵、苏轼、苏辙和苏母四大文化主题公园同样记录着城市的变迁。其中,苏洵公园坐落于眉州大道西段,临通惠河;苏母公园由东坡湖公园改建而成,苏轼公园由诗书城公园改建而成;苏辙公园坐落于眉州大道东段,临岷江二桥。四大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达到一个目标——美好眉山的“文化朝圣地”,创新两大支撑——文化事业发展支撑、文化产业聚集支撑,构建三类体系——市民游憩体系、生态园林体系、城市文化体系,满足四大功能——文化传承、生态提升、市民休闲、空间景观。

“画图曾识眉山城,今日方知画不如。”眉山市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用城市地标彰显特色文化、文化街区,依托“文化符号”彰显城市独特文化魅力。从历史荣光到现实美景,从散落的文化明珠到成片的集群展示,延续千载诗书城气质的眉山,踏着前所未有的激越节拍,一路高歌前行。在“文化立城”中,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赋予城市文化灵魂,不断提升着城市的品质、丰富着城市的底蕴。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彭山区江口镇,为一段长约两公里的岷江河道,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岷江大桥为中心,上、下约2000米处,为一整体,分布面积约250000平方米。大部分时间位于水下,只在冬季部分裸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以来的文献多次记载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曾沉银于此。彭山县江口镇广为流传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2005年江口镇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表明为崇祯时期所征解的税银,与张献忠曾转四川、湖北、湖南的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充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之说,并为之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2015年12月,专家基本确认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2016年1月,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组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申请。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工作自2017年1月开始,4月结束,前后历时3个多月,考古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0000余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江口沉银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另还有瓷碟、瓷碗、铜锁、钥匙、秤砣、顶针等生活用具,种类丰富多样。部分银锭、金银册等文物上详细记录其年代、地域等信息。应该说本次出水的文物是明代中晚期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三万余件出水文物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于2014年12月31日正式向市民开放,规划总面积260万平方米(3900亩),含水域面积102.2万平方米(1533亩)。其中核心区一期总面积64.3万平方米(964亩),位于眉山市东部东坡岛上,三面环水,西与眉山城区隔湖相望,东与蟆颐观风景区拥江而立。湿地公园通过颖滨桥、醉月桥、老泉桥与城区相连,集生态、文化、旅游、居住于一体,湖、江、山、岛、城协调发展的“城市之肾”,园中建设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音乐水舞喷泉,每周2场的喷泉表演吸引了市内外数以万计的游人,已成为眉山的城市名片、文化会客厅。

湿地公园以“水”、“绿”为底,紧扣“东坡”、“月亮”、“水”三个关键词,突出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公园植物群落摸拟自然湿地的植物组成及分布状态,合理搭配各种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以及优选乡土树种,构建成自然的多层次植物景观。园区内动物种类丰富,水鸟以野生大雁、白鹭、野鸭、翠鸟为主,鱼类除常见淡水鱼外,还有人工放养的中华鲟、鸭嘴鱼等。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核心区一期现有生态类、文化类、休闲类共32个游憩景点,成为眉山市的城市新生态体验场所。

湿地公园所在的东坡岛的开发建设始终围绕“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这一主题,东坡岛规划居住人数从7万多人调整到现在的2万人,数字的递减是市委、市政府最大限度保护眉山生态环境,为市民营造最好居住环境的真挚诚意和先进理念,让老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受到了市民的由衷喜爱。

>>江湾神木园

江湾神木园景区位于青神县城外南街岷江河畔,融生态园林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商务餐饮接待、水上旅游活动、乌木艺术品展销等功能为一体,是青神县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经过8年左右的精心打造,总投资达3.8亿元,于2015年8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湾神木园内建筑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青砖、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雕栋画梁;

仿古长廊曲径通幽,仿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山水、花鸟、人物及诗词歌赋随处可见;水上游乐浪漫刺激,丰富多彩;园内古木参天,神木林立,奇石点缀;玻璃江波光粼粼,水光潋滟;龙泉山峰峦叠嶂,山色空濛,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神木馆内珍藏有被欧洲人尊称为“东方神木”的乌木,以及热带雨林出产的珍贵、奇异、高大树木雕刻而成的艺术品。可谓川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位于眉山中心城区西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模拟重建,经历年添修扩建,现占地106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也是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景区功能,提升景区品质,将三苏祠景区由106亩拓展为1740亩。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该片区的定位,该区域将进行形态改造、文态塑造、业态打造和生态构造,按照“一核三带五区”(一核:即以三苏祠、三苏纪念馆为核心,打造国际东坡文化博览展示区;三带:三苏祠—水洞门古城墙引景带、三苏祠—安澜门古城墙引景带、三苏祠—苏祠路通惠河引景带;五区:东坡智库中央文化商务区、眉山院子东坡生活休闲区、眉州文庙文化艺术商业区、眉州古城大宋文化体验区、水润眉山滨水文化景观区为载体)的功能布局,以“大思维、大手笔、大气魄”建设“以文为魂、古今融合、文商兴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地,致力于打造眉山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明清建筑风貌展示区、文化旅游商业集中区、东坡美食养生文化体验区,着力建成国家级AAAA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

>>中国竹艺城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美誉,中国竹艺城正是“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的一个缩影。景区位于青神县城南2公里处,经竹艺大道与县城相连,是国际竹藤组织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培训基地、中国竹编书画艺术生产基地。

中国竹艺城是当今世界上对竹和竹工艺品收集展示最全面的一座占地100亩的集旅游观光、竹艺展示、竹编生产为一体的竹生态园林和竹编艺术系列展览城。内设八个展厅,四大竹编系列,展示了古今中外的3000多件竹编工艺品。特别是荣获国际竹编博览会金奖的“中国百帝图”、“伟人颂”、“八仙图”,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金奖的“天之骄子”、“心经”、“百寿图”,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的“竹龙”、“百子图花瓶”及世界闻名的竹编巨型著作“清明上河图”等竹编精品,代表了当今竹编艺术的最高水平,竹编产品畅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艺城内植竹100余种,翠竹掩映,绿水萦回,竹楼、竹亭、竹榭、竹舫点缀其间,构成古朴典雅的“二分水、三分竹”的特色。景区内可品竹肴、听竹乐、观竹景、赏竹艺、购竹品,还可亲手参与编织,亲身感受竹编的乐趣,被誉为“生态的亮点、艺术的亮点、旅游的亮点”。

>>中岩寺

中岩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初恋的地方,被范成大誉为“西川林泉最佳处”,陆游赞为“川南第一山”,现为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东11公里的黄金旅游线上,隔岷江与思蒙河口相对,主景区为上、中、下三寺(岩),面积26平方公里,游程10华里,顶峰海拔高度为616米。景区蜿蜒起伏十里许,青峰冥壑、流泉响石、风光绚丽、景色怡人,适于常年旅游。是成都──青神──乐山──峨眉水陆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的古中岩,早期为著名佛教圣地,是十六罗汉之第五罗汉“诺巨那尊者”道场,其佛法弘大,与峨眉山齐名,“岩壑胜景,不减峨山”,故有“先有中岩,后有峨山”之说,在古代盛行水运时,有“先游中岩,后游峨山”之说。

千古中岩,钟灵毓秀,人文精萃。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年少时曾负笈在古中岩书院求学三年,并与恩师之女王弗“唤鱼联姻”成就千古佳话。“小轩窗正梳妆……”这阙悼亡妻之作《江城子·记梦》寄托东坡对发妻的真挚爱恋。自唐以来,李白、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历代名家和众多达官显宦慕名景仰,泊舟江畔,登山怀古,揽胜抒怀、吟诗勒石,至今仍留下摩岩题刻119则,摩岩造像48龛2400余尊,岩壁之间诗书光彩夺目。景区内主要有临江下寺、东坡唤鱼、平台伏虎、佛洞云穿、长廊千佛、卧佛石窟、仙床凌虚、玉泉流杯、石刻碑林、灵岩石笋、翠微远眺、清溪涧道十二大景观。景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银杏等名贵树木和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使中岩成为融宗教、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集山、水、林、泉成一色的东坡初恋地。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