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09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当代名家
2017年09月16日

瑞气萦芬芳翰墨展才情

——石瑞芳和她的书法艺术

《怀赠日本同道》


《读皇象文武帖》


《重游沈园遐思》


《大雁塔》


《细读张旭肚痛帖有感》



天津武清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1995年,在“大庆杯”书法比赛中获“十大才女”作品奖。1996年被陕西省文联评为“陕西省十杰青年书法家”。1999年入选中国99位女书法家精品展,被推选为世纪之交陕西文化艺术界“十大新闻人物”。2002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2003年作品入选韩国国际书法名人大展。2006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2012年被陕西省妇联评为“三秦文化优秀女性”。2013年被授予第四届“中国时代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2017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选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其作品和艺术事略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日友好书法联展作品集》等数十种大型书法集中,并被众多国际、国内大型博物馆和友人收藏。编有《陕西省书法考级教材》《石宪章书法作品集》等,出版有《石瑞芳诗词选》《石瑞芳书法作品集》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镇江这片历经千年文化积淀的土地上,不但产生和养育过米芾、王文治、郑板桥等成就卓著、影响久远的艺术大家,还有如陈履生、宗家顺、包信源、洪斯文、赵文元等活跃于当今艺坛的书画名人。作为镇江人,更是出于对书画艺术的天性爱好,多年来,我一直对书坛、画界颇为关注,尤其是对镇江的书画家,以及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过的书画名家,更是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崇敬与亲和。陕西省女书法家石瑞芳便是其中的一位。

“书乃心画,书品即人品”,此话在石瑞芳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石瑞芳的书法作品,笔性好、路子正,无论是楷书、行书、隶书还是篆书、章草皆有源有宗,这无疑是与她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的。然而有意思的是,身为书法家石宪章之女,石瑞芳与书法的最初结缘却不是因为西安,也不是因为她的父亲,而是一次奇妙的镇江之旅。

五岁时的一个隆冬,她被送到镇江的外婆家。由于长期不见父母,石瑞芳心中颇为怅然,每每想到远在西安的家,就流出眼泪。令石瑞芳难以忘怀的是,有一次,舅舅喝得微醉,带她游赏镇江焦山《瘗鹤铭》。他事先告诉她,焦山有一只白鹤,骑上可以飞回西安的家,于是石瑞芳兴冲冲地跟着舅舅来到焦山岛,看到了“落笔超逸,神采脱俗”的“大字之祖”《瘗鹤铭》。舅舅对她说,如果她能把碑上的字写得一模一样,就可以骑着白鹤回家了。信以为真的石瑞芳,便认认真真地用手指描摹着碑上的字,久久不愿离开……虽然,期待已久的白鹤并没有从天而降,但石瑞芳却从此迷上了书法。

八岁回到西安上学后,石瑞芳开始描摹父亲的墨迹,后又转为临摹古帖。随着年龄渐长,她在父亲的悉心培育下,走过了从与父亲“如影随形”,甚至连每幅作品均“形与神略相似”,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书艺之路。最初石瑞芳只是伴在父亲左右专注地观察如何运笔书写,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每天用旧报纸临写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以及一些明清草书。或许是基因遗传,石瑞芳早年写出来的字浑厚华滋,颇有丈夫气。但随着她的作品不断地在全省及全国级展览中入选、获奖,特别是1993年“石氏父女大型书法展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后,她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长期下去,书艺将难以精进。

于是,为走出父亲书法风格的影响,确立自己的书艺风貌,石瑞芳从传统中寻找养分、在经典中寻求变化。她先后从篆籀、汉隶、章草、魏碑、唐楷中吸收不同滋养,特别是对“二王”、米芾及《瘗鹤铭》《张玄墓志》等用功尤勤。不仅如此,为了充实书法中的涵养,也为了升华自己的精神,石瑞芳读老庄、读经史,于文、史、哲皆有所窥,也有所悟。擅作诗词、楹联的她,常以一个女书法家的真诚和细腻对书法进行诗意的评判、论述,如“总角喜闻墨花香,斜攀父辈描‘二王’。而今识却个中趣,书外精神涵泳长”,又如“研颜习米过中年,镇日劳心几曾闲。秋幕曾经五原过,留得新墨请君看”,无不给人一种别出机杼的审美情思。

身为名门之后,石瑞芳很早就有机会结交了钟明善、雷珍民、赵振川等众多书画界“大咖”。这些常人难以企及的言传身教之惠,不仅进一步拓宽了石瑞芳的学识、境界与胸怀,还使她的综合素质、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由于石瑞芳工诗词、楹联,所以她的书法作品大部分内容也是自己创作的诗词、楹联。她有很强的文学表达能力,在其书法作品中更能彰显才华。显然,这些都体现了她父亲“书画只是艺术的枝叶,文学才是根基。学问的深浅、修养的优劣、知识的厚薄,决定了艺术造诣的高低局限”的教导。石瑞芳主张,书法家应是一位“胸藏万卷的学者”。

纵观石瑞芳的书法作品,真、行、草、隶、篆诸体纷呈,时而有江南小桥流水的婉约,时而又有西北汉子的豪放气质。她的楷书,尤其是小楷,结体工稳,率意天真,用笔擒放自如,意境安详,给人以悠闲愉悦之享受。她的行书,用笔精到,点画遒劲,时而呈阳刚之美,时而有浓浓的书卷味。除了擅长楷、行书外,石瑞芳的草书运笔既沉稳又洒脱,墨色枯润相间,给人以灵妙典雅之印象。特别是其笔下的章草作品,结体灵动,用笔遒劲,点画浑朴,给人以简约之中见博大、苍茫之中显悠远之感。她的篆书,线条刚劲圆润,韵味别具,给人以空灵清秀、平淡天真之味。她的隶书,法度严谨,古朴隽秀,用笔方中有圆,给人以优雅安详的艺术享受。

书法艺术是人的情性、品格的流露。石瑞芳待人真诚、坦荡,她的书法则体现了其人格魅力。难怪李杉评论说:“欣赏石瑞芳的书法作品,首先感到她在追求大美,而不以小巧妩媚取悦于人,也不以张扬浮艳取宠于世。其下笔沉稳而不浮滑,纵横有象而又灵变多姿。”显然,石瑞芳很在乎线条的承载量与情感所带来的节奏和韵味。在她的笔下,线条峻拔清利、雄逸似飞、潇洒自如、气韵酣足,奇崛而又平易、跌宕而又和谐,于惊矫纵横、飘逸烂漫中透露出一种力的冲击和情的感染,让人从静态的字中感受到活跃的生命动态。在劲健朴茂、端庄典雅的基础上,她的书法兼有拙中寓巧、雄里藏秀之妙,实乃“美妇书艺,将军风范”。

然而,和所有认识石瑞芳的人一样,我既敬佩于她的艺术成就,更为她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担当精神而点赞。作为专职书法家,石瑞芳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书法章法大观》《陕西省书法考级教材》以及发表书论文章《学书琐谈》《谈草书十二意》等,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学术思想给读者分享。“努力做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这是石瑞芳的肺腑之言。多年来,她时刻践行着“艺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热心公益事业。无论是扶贫济困还是抗震救灾,无论是送文化下乡还是书法进校园,总能看到她挥毫泼墨、奉献爱心的身影。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以及雅安地震发生后,她都积极参加省市书协组织的书画义卖活动,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不仅如此,她还和西安市书协的书法家们先后近百次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军营、工厂,送文化到基层。据了解,单是近五年来,她就为基层群众义务书写春联、赠送书法作品近万幅。此外,石瑞芳还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各种送温暖活动。同时,作为市书协主席,她还为西安的书法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我的父亲生前常教导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艺术不是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要有胸怀、有眼界,不妄自菲薄,不故步自封。”石瑞芳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

“愿石瑞芳之书法能跃入中国当代书坛大家之列。”这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雷珍民对她的祝福,也是我们的期盼。我坚信,以石瑞芳的书法功底,以她的诗词才气和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她的书法艺术必将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境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